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历史影响,近代留学教育的影响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历史影响?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如下:第一阶段:1840-1870年。这一时期的留学生大多是和外国传教士出国或得到教会资助出国,多数为美国。教会原意是为他们培养在中国传教的牧师。那么,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历史影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背景
在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原因让清朝落后了许多,被西欧国家反超过几百年的科技还有政治制度等等。让我们清朝不得不派遣我们顶尖学子出国留学,学一门技术回来,来改变国家的无为政治制度,来唤醒沉睡的巨龙,唤醒人们反抗的心,改变落后的中国,改变我们的懦弱无知。放眼看看世界,看看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怎么去挽救我们的国家。渐渐的有大批学生出国留学,远离家乡,踏上就算咬牙都要走下去的路,为了我们的亲人,为了国家。
那我们来那些出国留学回来的才子们都带来了那些“成果”:
在初中一篇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詹天佑,詹天佑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吧。没错,他也是出国留学回来的,他是从十七岁踏上那个辛苦的求学之路,他是考进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回国后,1888年担任了当时铁路公司任工程师。之后建成了滦河大桥,还有从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工程。1905年清政府担任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之后,在我国许多土地上建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铁路轨道,因为他,物资运输便捷许多,在当时落后的中国而言建设的不只是简单的道路,也是通往科技进步的路。
还有非常出名的钱学森,可以说他使我国军事方面的巨大贡献者,他是在1935年去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和监控器动力学专业,毕业后他当时因为在该领域成绩优异,本领非常硬,是当时美国的教授,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晚清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日前根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报道,近八成留学生选择了回国深造或回到国家为国做贡献。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虽然他们回国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在2020的疫情期间,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但是近八成的留学生选择回国,依旧创下了历史新高抛开疫情因素不谈依旧是非常可观的,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综合实力提升的证明。我国历史上也有非常多的留学生回国后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比如:
一、唐绍仪清朝同治年间唐绍仪成为了第3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最终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在其归国后,唐绍仪分别担任过北洋大学以及山东大学的校长。他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女婿叫顾维钧,被称为中国第一外交家。唐绍仪为中国的外交权益以及推进民主共和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其最大的成就在乎于外交,为中国外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詹天佑詹天佑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我国近代的著名铁路专家,有着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詹天佑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留学幼童之一,最终进入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而这为他未来的铁路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在中国主持并修建了第1条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蔡绍基蔡绍基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是我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
近代中国留学热潮产生的影响
历史上留学生詹天佑,1888年他出任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修建了唐山铁路、京津铁路、滦河大桥,以及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全长约200公里的京张铁路。梁思成,编写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国人编写的本国建筑历史的《中国建筑史》。
近代留学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到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留学教育等都全面铺开,这样就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的官学、私塾、书院等学校形式和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出现了多种类、多样化的学校教育结构,为中国现代形式的学校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教育结构的整体变革的最突出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兴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开展的程度,是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1904年1月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女子师范学堂由官设立者,其经营当就各地筹款备用女子师范生无庸缴纳学费”。正是这一举措使20世纪初的中国兴办女学蔚然成风。1906年2月慈禧太后“面谕学部,振兴女学”;6月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学;10月谢长达等人在苏州创办振兴女学。1907年5月,学部奏兴女学,拟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小学堂章程》,对其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规定和要求,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上得到了合法地位。据1907年清政府学部总务司《第一次教育统计表》统计,全国除甘肃、新疆、吉林三省没有女学堂外,其他各省女学堂总计428所,女学生15498人。
留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挽救垂死的清王朝。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容闳提出“留学教育计划”
说到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人们就会谈起被誉为“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的容闳。容闳是广东香山县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好到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读书。1847年,该校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因病提前归国,要带几名学生赴美留学,容闳在布朗的帮助下,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容闳先入中学,后在耶鲁大学半工半读学习英语文学,靠奖学金和打零工完成了学业。面对祖国的落后和异邦的强盛,容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与中国”。
1854年11月,26岁的容闳谢绝了美国友人的挽留,经过3个多月的海上颠簸,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
回国后的容闳先在广州学习中文,后到香港谋生。为了自己的“留学教育计划”,他曾经积极游说过太平天国领袖,但未被采纳。后来,他又来到上海,先在海关做事,后当翻译,转而经商,开茶叶公司,最后投入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府。
以上就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历史影响的全部内容,20世纪初,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增多,出国留学生增多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出国留学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学会了最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学术思想。他们不仅能够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