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赴美留学幼童清华校长,首批特级校长
首批赴美留学幼童清华校长?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他们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其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那么,首批赴美留学幼童清华校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华历任校长
洋务运动时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历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逗信肢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坦哪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
清华历届校长名单
第一集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他们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最早官派留学生 留学十五年
在工业革命的最前沿,与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清政烂帆穗府中止留学计划
他们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饥卜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中国最早的外交官,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历经了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容闳 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72年由他策划推动,中国出现第一匹留美学生。
1909年 自传《西学东渐记》
出生于广东,离澳门4英里,七岁在传教士郭士立夫人创办的学校念书。
后因中英关系恶化退学,容用26个英文字母换来了成捆的稻子。
复学后,布朗带他去美国完成学业,同行的有黄宽、黄胜。
耶鲁大学
《走向世界丛书》钟叔和
“予之一身既受此轿返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回国后,曾期待于太平天国
曾国藩 湘军统帅 女儿的自订年谱中地球图
容向曾提议买机器,为行军事先搁置教育,去往美国购买机器。
清华大学14岁大学生
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开化,有人说这是因为“列强侵略”所被动促成的,也有人所是因为“开眼看世界”所启动的;而我认为,这当中的原因则是多方面,一是因为西洋思想的流入,二是因为国民进步意识的觉醒,而三便是列强侵略的被动性。因为不如敌人,才会想要去学习自己所不掌握的知识,因为想要变得强大,才会“师夷长技而强国”。所以在晚清时期的“开眼”和“改革”都是一种被动的,且是不情愿的。
政府之所以不想继续进行改革,那是隐缺羡因为他们害怕因为改革而动摇了自己的地位,从而会降低自己的权威,毕竟当时在国内抄的最凶的便是“君主立宪制”,但是一向想要将权力紧紧抓在手里的满清贵族,怎么又肯将自己的权力转手或分给别人。
但是,这样的执拗,终究还是被他们害怕亡国、亡权的心所撼动了。他们因为列强的炮火,开始慢慢的害怕自己会有一天被覆灭,开始害怕自己会因为太过弱小而被推翻。就是在这样的极度害怕下,在李、曾两位老臣的极力推动下,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革浪潮,慢慢便在这个快要衰败的王朝中蔓延开来。
留美幼童的背景
晚清政府的这一步,实际上是历史性的一步。因为在这个时期派幼童留美,不仅是大清国的头一例,而且也是中国从原始、奴隶以及封建王朝上的第一例,这样的做法在强烈拥护改革的人来看,这是开明的,是代表着一个王朝的希望的。
北京学校校长
1872年3月,晚清重臣曾国藩,走完了纵横捭阖、宦海浮沉的一生。五个月后,曾国藩此生最后一件呕心沥血的大事,终于艰难成行——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肩负“自强、求富”的国家使命,登上远渡的轮船……
“留美幼童计划”由容闳倡议,得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大力支持,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
按照计划,留美幼童总共120人,分四批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提供资助,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如铁路、船政、工矿等。
这批平均年龄12岁的少年,历经曲折艰辛,克服艰难险阻,以惊人的学习能力,取得骄人的学习成绩。
“留美幼童”回国后,积极从事工矿、铁路、电报、教育、商业等领域工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包括:“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国务总理唐绍仪、交通总长梁敦彦、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等。
虽然,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其中,最重要,我认为是“人”,是那一批批救亡图存、奋发向上的“留美幼童”。他们在那个蒙昧的阶段,作为中国人的代表,发出了时代强音:
清华大学新生14岁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枝困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往美国派留学生,这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批留学生,年龄都不大,选定在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根据当时的洋务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
容闳组织留学,同时还制定孝芹了考试猛慎念规则,合格的才能顺利进入预科,学习一年以后才可以出国留学。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都要想海外派遣30名留学生。当时留学的人沿海省份最多,事实上当时招生时还闹出来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
以上就是首批赴美留学幼童清华校长的全部内容,1909年起,唐国安开始掌管选拔留美学生的工作,后又组织创建清华学校并亲任校长。1913年8月21日,唐国安正式向外交部呈文,辞去校长一职,荐举周诒春为校长。第二天,唐国安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55岁。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